通讯员 谈雷 记者 冯刚
刘冠霖 乔云 肖讷 胡迪
扬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
“好地方”离不开“好教育”。2023年6月14日,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为推动扬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强劲号角。
纲举目张。近年来,扬州成功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运河思政”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宣传推介,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占比位居全省前二,组建市区三大实体型教育集团,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三……
风好扬帆,奋楫争先。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正谱写教育现代化新篇。
立德树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扬州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方向、管大局、解难题,有力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到位率位居全省前列;一体推进“杏坛先锋”党建引领、“杏坛清风”廉洁教育、“杏坛薪火”年轻干部培养三项工程,不断擦亮扬州教育党建品牌。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学校的树人堂。二楼的校史馆见证了扬州中学办校以来的历史荣光……”今年暑假,扬州中学迎来不少本市学校的研学团,而树人堂是参观的“必打卡点”,里面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讲述了扬州中学薪火相传、英才辈出的百年辉煌。
“我至今仍记得参观树人堂时的心潮澎湃。”梅岭中学2024届毕业生伏昀萱说,扬中办学百年来培养了一批批英才,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著名学者作家,还有“两弹一星”元勋等,“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我暗下决心要成为像他们那样有担当、有作为、有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的人。”
梅岭中学学工处主任张鹏表示,学校安排初三学生代表去扬中研学,就是希望他们见贤思齐,回顾前辈们的奋斗历程,将前人精神内化为奋斗动力,不断学习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扬州作为运河原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运河文化资源优势。探索“运河思政”育人模式,成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助推“好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你贯穿北京、杭州,沟通起南与北……”今年9月“开学第一课”上,育才小学4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描绘运河风光、历史文化的诗歌,10名同学作为“运河小使者”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在暑假探访运河城市的经历和感受。
扬州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李菊梅说,学校将大运河文化与“仁爱求真”校训深度融合,建设《运河文化滋养下的“爱·真”少年品格培塑计划》教育项目,并成功申报202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活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思政”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组织学生走进施桥船闸、汪曾祺纪念馆,以及运河畔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们实地感受运河文化的多样性。宝应实验小学以“三乡思政”为引领,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华克之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仪征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员在真州镇走访了郭迎春等抗美援朝老兵,追寻红色印记,聆听初心故事。
匠心促成长,润心细无痕。扬州着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今年成功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为全省唯一入选设区市)。
为积极推进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9月23日—24日,2024年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会在扬州举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做主题演讲。朱永新在视频讲话中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同育人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水平;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协同育人的政策法规,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扬州以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建好家长学校总校、实验区实践中心、“润心驿站”以及生命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编制特色课程、打造专业队伍,搭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助力学生成长的桥梁,努力形成具有扬州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教育惠民 交出温暖人心“民生答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扬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学们,欢迎来到扬大附中广陵新城校区。”秋学期开学,位于广陵区临湾路的扬大附中广陵新城校区迎来第一批新生。金色阳光洒进崭新的校园,学生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据了解,增设广陵新城校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化扬州城区高中布局,为充分发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扬州育才西区校润扬路校区投入使用、江都区仙女小学新校区启用、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综合楼新建工程完工……近年来,扬州市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身边的新学校越来越多,校园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9月1日,我市中小学生正式报到当天,不少学校门口增设了“候学驿站”。记者在朱自清中学看到,“候学驿站”设置有清晰的指示牌和地图,方便家长快速找到等候区,除了座椅外,还配备了饮水机、充电插座、书报栏等设施,并设置学校特色工作展示戗牌、咨询服务台等,解答家长疑问,满足家长多样化需求。
扬州聚焦“关键小事”,持续发力,想学生家长之所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近,记者在杭集中心小学看到,学校将旧桌椅换成可午休的课桌椅。“从外观看,新课桌椅和普通桌椅差别不大,但将椅背一放、踏板一拉,顷刻间一把座椅就变成了一张舒坦的躺椅,学生们瞬间就切换到了‘午休模式’。”学校三年级部部长刘雅介绍。
新学期伊始,我市120所中小学里,一场课桌椅的“大变身”已悄然完成,共完成6.27万套老旧课桌椅更换,累计投入资金达1741万元,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目标。这不仅是一场物质层面的简单更换,更是一份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郑重践诺。
除了校园环境设施,市民更关心的是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今年6月,扬州召开市直属初中学校实体型集团化办学动员大会,充分发挥树人学校、梅岭中学、京华梅岭中学等名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市区三大实体型教育集团,推进集团内师资共用、教研共享、文化共建、管理一体,建设全面融合的实体型教育发展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刚升入初中,本来家里对在哪里就读意见不一,得知集团化办学后,便毫不犹豫选择了竹西中学。“本身学校就有底蕴,再者有了名校加持,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师资,真的挺好!”
据悉,我市积极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目前全市省优质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星级以上高中占比位居全省前列。扬州中学入选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高邮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全省首批)。“择校热”“大班额”“入公办园难”等教育民生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个个数字量化了教育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一项项惠民之举让群众看到了教育领域实实在在的新变化。扬州市教育局在推动各项教育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中,交出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一流师资 为高质量教育“赋能增效”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扬州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来扬教育类人才,最高可给予60万年薪待遇。”金秋十月,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校园掀起了一股扬州教育的招才“旋风”。市教育局组织“老七所”高中及市直高中学校赴北京开展教育凯发首页的人才招聘和宣传推介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名校,接受现场招聘报名和咨询,近400余名名校毕业生求职咨询,其中18名博士研究生递交了报名简历。
目前,扬州已先后制定出台《扬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学校教育特殊人才引进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扬州优秀师范院校(专业)毕业生回扬从教激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对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30万—60万年薪待遇,对被扬州市直学校招聘录用的扬州籍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给予补贴奖励,为扬州引进教育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
培养更多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10月,扬州组织三场教育名师“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扬州“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李吉银、杨宏权、花奎分别在扬州市育才小学、文峰小学、仪征市开展“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原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表示,报告会是一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会议,深入挖掘“典范榜样”,深入探索实践路径,用教育家精神照亮学校,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他说,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应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追求。
2023年,扬州出台《关爱激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若干措施》,包括“健全教师荣誉机制、畅通教师发展通道、优化教师招引评聘、提高教师岗位待遇”等内容,用20条“硬”举措锻造“四有”好教师队伍。
扬州市文津中学教科研处主任易卫东介绍,“我们根据教师成长的4个阶段,通过‘青蓝工程’‘攀登工程’‘秋实工程’‘头雁工程’,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植沃土。”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点亮盲童“心灯”的华桂明;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樊蓉;2024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让特殊孩子“向爱生长”的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2024年“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扎根乡村教育的郑黎丽;2023扬州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给留守儿童温暖的“校长爸爸”张玉明……近年来,扬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教师个人和群体,为全市教师树立起师德榜样。
师德,教师之灵魂。扬州以师德师风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进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以创新创优为“第一动力”,夯实教师“成长线”,把牢教育质量“生命线”;以教师关爱为“第一优势”,把给予广大教师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厚爱作为办好教育的最大优势、最强胜势。
“每天行走在校园里,感受校园百年文脉的熏陶,扎根扬州教育事业,我非常自豪。”2024年,北京大学博士汤雨倩入职扬州中学,她表示,扬州自古崇文重教、文脉兴盛,一面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滋养,一面是现代化的教师发展理念,“未来,我也会把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扬州教育事业。”
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纷纷加入扬州教师团队,“好地方”以宽广的胸怀让更多“汤雨倩”们在这里安心扎根、成长。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我们将强化政治担当、进取精神、严密作风和过硬能力,将心比心、用心尽心,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说。